2024-06-30 12:02:14 | 917教育网
作为学生,袁涛是好样的,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考入了复旦大学。作为孩子,袁涛是不懂事的,不懂父母的辛劳,不懂学校的包容,执意退学,走上艰难的求职之路。
有人说:活到老,学到老,袁涛作为一名学生就已经厌倦了对学习的渴望,公然抨击复旦大学表示自己对学校的不满,最后执意退学惹非议,现状如何?
考入名校,过高的期望为退学埋下伏笔
袁涛出生于普通的家庭,父母不是达官贵人,也不是生意场人,只是普通的企业员工。全家对袁涛的希望就是能够考入名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读书改变命运,在这一点上,袁涛实现了父母的愿望。
高考那一年,袁涛以591分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老师同学为他祝贺,父母也替孩子高兴,就连袁涛本人,也对前途充满了向往,以为考上了复旦大学,未来就会前程似锦。没想到,就是这过高的期望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父母期待孩子前程似锦,学生执意退学惹非议
在袁涛眼里,复旦这样的名校,必然是学习氛围很浓,老师也都是名家教授,但是没多久,让袁涛失望的是,老师的讲课风格和自己格格不入,和自己的预期完全不一样,失望的他感觉前途迷茫了。
在一次餐厅吃饭的过程中,吃到了筷子的竹片,顿时让袁涛火冒三丈,于是他写了一篇讨伐学校食堂的帖子,要求学校更换筷子。是这篇帖子让他成为了学校的网红,也是这篇帖子,让他跌入了无底深渊。
一篇帖子受到不少同学的点赞和转发,袁涛以为自己是得人心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又多次写帖子讨伐自己的母校,结果都是遭到了泼冷水。连续几次之后,学校有关负责人找到他谈话,准备批评指正,结果袁涛一怒之下退学了。
父母以为考上了大学就可以前程似锦,没想到孩子执意退学,父母失望,老师同学凌乱,学校也表示很无奈,是袁涛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生活也必然会迎来举步维艰。
放弃的梦想,人生总是举步维艰
退学之后,袁涛并没有反省自己,而是公开声明自己不是复旦大学的毕业生,断绝了和母校的往来,以为这样做就可以春风得意,殊不知,接下来让自己更加艰难。
提前退学,没有大学文凭,找工作就很困难,碰壁无数次,多数企业都是因为没有学历而拒绝。而那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如果有企业知道,肯定更不会接收他的入职申请。 917教育网
终于有一家企业愿意要他,毕竟是在名校读过书,名校的光环还是有的,结果到了单位,袁涛也是百般挑剔,最后还是无奈离开公司,在他的世界里,世界太小了,因为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容得下自己。
浮躁的现在,如何才能净化心灵成为有用的人才
袁涛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样子,多半是因为心不静,太过于浮躁,才导致了学业中断。如果家长可以心平气和教导,孩子心安理得学习,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做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也可以考入理想的学府。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如何才能净化心灵做到游刃有余呢?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只是不会表达,父母所做的一切他们都看在眼里,什么都懂,所以,家庭是否和谐,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袁涛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的性格,绝对和家庭有直接关系。追本溯源,父母摆脱不了责任。
2、家长的正确的引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不知道父母的意思,所以都是从模仿开始,家长做什么,孩子就做什么。父母必然是性格急躁,孩子才会养成了这样的性格。
现在很多家长依然有这样的问题,自己玩手机、看电视,却希望孩子去学习,这就是没有做好引导,如果父母在读书,让孩子读书,小孩子也会心安理得的学习,反之,孩子就会模仿父母的所作所为。
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太多人读历史,只是记住了故事梗概,却忘记了历史要传达的教训。所以,培养孩子性格,从小做起,从一本好的国学经典做起!
每个人进入社会后,面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通常我们采取的不同办法源于对事物的不同认识和看法。但如何正确合理地处理一件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当年来自复旦大学的学霸袁涛,因对学校之事产生不满而三次怒怼母校,后来他如愿以偿地接到了来自母校的“退学决定”。
复旦大学
一、学霸考入复旦,第一次怒怼母校
10年前,来自湖北的袁涛以591分的优异成绩成功考入梦寐以求的复旦大学。但从学习成绩来看,袁涛无疑是一位学霸,但与普通学霸不同的是,袁涛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头脑灵活、思想活跃,特别是针对一件事总能提出独特的看法。或许是因为成绩出众,因而父母对他的管理太过于纵容,以至袁涛养成了超乎常人的个性,甚至有时表现得比较张狂。对于他来说,凡是自己看不惯的事,都要与其争论到底。
袁涛
大学生活中,他与何人发生过争论我们无从查证,但他的母校复旦大学则被他真真切切地怒怼了三次,其中的缘由引发人们激烈讨论。他第一次怒怼母校的事发生在8年前的一天,当时他在学校的食堂吃饭时发现食堂的筷子往下掉木屑,一般人对此并不会太在意,不过袁涛认为这并不是小事,随即在复旦大学的校园论坛上发表了名为《友情恳请复旦大学换筷子》的帖子。
复旦大学食堂
二、学霸第二次怒怼母校
他的想法本是对的,但他的言语显得有些过激,当时他称“如果学校食堂不更换筷子,自己就掏钱就换,并录制视频发布至网上”。后来,在他的“迫使”下,复旦大学食堂进行了整改,并更换了食堂的筷子。当时他的做法被学校的同学给予了“筷子哥”的美誉。通过这件事,袁涛第一次感到了与母校对峙获胜后所带来的喜悦,同时他对怒怼复旦这件事上似乎有些上瘾了。
学校募捐
不久之后,袁涛之前的高中同学因得了重病而急需治疗费用,袁涛得知情况后,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对他实施帮助。所以,袁涛在复旦大学校园内组织开展了募捐活动,最后共筹集到30多万的善款。从这件事来看,袁涛的想法值得所有人称赞。但随后他很快再次对复旦大学发表了自己的不满情绪,在他看来他的募捐活动意义重大,作为一所知名大学,他认为学校应当给予他一定的支持,但学校却对他的事不闻不问,他对此感到非常失望,甚至对学校的校训进行了篡改。
袁涛
三、学霸第三次怒怼母校
对于他的这一做法,当时很多复旦学生看不过去,并纷纷与袁涛展开网上争论。而最终导致袁涛退学原因是他的第三次怒怼母校,这次他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复旦大学的教育学风,他指出有老师在讲课时只念PPT,还有的老师在考试后乱给学生分数,针对这些情况大肆在网上做出对复旦大学的抨击,当时复旦大学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复旦大学课堂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袁涛对学校做法表示失望,甚至在网上宣布自己将要离开复旦大学,当时他发表的《再见,“自由而无用”的复旦》成为他最后的“呐喊”。最后,袁涛因三次怒怼复旦大学换来了“退学决定书”。后来,袁涛的怒怼母校退学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他的一系列过激言论甚至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愤世嫉俗的粉丝,在网上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还有电视节目对他提出他邀请。
袁涛
四、结语
从他在电视节目中的表现来看,袁涛看待问题往往只注重于表面,并喜欢通过自己偏激行为和高傲态度来解决问题,似乎一个进入大学的学霸还处在成长的叛逆期。袁涛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面对问题敢于发声,但他解决问题过于情绪化,甚至难以立身于社会。袁涛在几年前参加一档节目外,之后在网上销声匿迹,再没有他的消息。
917教育网(https://www.917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还记得那个三次怒怼复旦的学霸袁涛吗?这么多年过去,他过得好吗?的相关内容。
中国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考生参加高考,他们挑灯夜战无数个夜晚,为的就是在高考的考场上有一个好的成绩,最后能够进入心仪的学校。
在我们国家,除了清华北大这两所顶级学府之外,复旦大学也是很多考生的梦想。复旦大学历史悠久,学风严谨,向来是无数考生梦寐以求的象牙塔。可是,有一位学霸在考入复旦大学之后,又连续三次“怒怼”母校,最后终于换来了一纸“退学决定”,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名学霸的名字叫做袁涛,他出身于湖北襄阳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小学习优异。在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盼下,袁涛不负众望,在2010年的高考当中取得了591分的高分,并如愿以偿进入了心仪已久的复旦大学。
可是入校之后,袁涛却对一直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心生失望。在大学期间,袁涛连续三次“怒怼”母校,并希望借助舆论的力量与母校对抗。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叙述这三次事件的全过程。
2012年4月,袁涛第一次与母校对抗。这次事件的原因是袁涛发现,复旦大学的食堂使用的筷子以次充好,用掉木屑的筷子给学生们使用。其实大家在网络上都看到过很多学校的黑暗料理,学校食堂每天要负担全校上万人的伙食,出一些小差错也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袁涛认为,母校这样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于是他在网络上“呐喊”,要求食堂更换筷子,否则他将自费为食堂更换。但是到那时,他将在学校门口组织一场“折筷子大赛”,以此来表示对学校的不满。
复旦大学方面同时意识到了这次事件的失误,很快给出了响应,食堂筷子全部焕然一新。正是学校这样的反应,让袁涛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原本他只是为了大家争取利益,因此在网络上“呐喊”,借助舆论的力量来达成其目的。
可是学校的快速退让让他看到了舆论的力量,也尝试到了与学校对抗获得胜利的快感。因此,袁涛开始在引领舆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且开始有些偏激。
很快袁涛就第二次与学校对抗。这次事件的起因是学校里有一位叫做石健的学生,因为患上了颅内瘤,但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而无法及时医治。情况千钧一发,袁涛决定帮助石健募捐救治款项。
校内原本是有相关社团的,但是袁涛没有经过校内社团,而是自行组织了这次活动,因此就无法盖到相应的公章。于是袁涛在食堂外发传单的行为就变成了违反校纪,尽管他筹集到了30多万善款,但是校方还是不允许他这样做,并且保卫处的人与袁涛起了激烈冲突。
情急之下,袁涛再一次在网络上攻击自己的母校。他发表了一篇叫做《薄学而渎职的复旦》的文章,攻击学校的这种行为。言辞激烈,态度强硬。不过这次事件,学校没有给出任何回应。想来也是,这一次的事件,校方也并没有什么过错可言,对于袁涛的行为,自然不必回应。
袁涛与母校的第三次冲突,是因为他在网络上向母校的校风包括学术能力、师资提出了质疑。当时有五名二本院校的同学参加了复旦大学的插班生考试并通过,按规定本可以进入复旦大学学习,但是复旦方面以二本院校无资格为由拒绝了这五名同学。之后学生家长在复旦门外静坐抗议,袁涛抓住机会,批评复旦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
三次下来,袁涛终于为自己换来了一纸“退学决定”,而他自己也并不后悔。或者说,他早就想到了这样的结局。后来袁涛参加过一些电视节目,他依然不后悔自己所为,而且言辞之中看出,袁涛对复旦大学积怨已深,难以化解。
如今袁涛已经从网络上销声匿迹,有人曾说他在南方的工厂打工,也有人说他正在创业,可他却未曾露面,除了前几年参加了一档节目外,便再无音讯,其实袁涛能力并不差,只是在处理问题上不能太情绪化,否者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以上就是917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917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17教育网:www.917edu.com2022高考志愿被退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退回来退档,是指考生志愿填报后,各个高校公布所报本校志愿学生是否被录取。如果被所报志愿学校录取,查询时就会显示“已投档”、“拟录取”、“录取”等通知;如未被所报志愿学校录取,查询时就会显示“预退档”通知。这将意味着该学生没有被所报志愿学校录取。考投档录取的两个主体环节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高考投档录取的两个主体与环节。第一个主体是各省市
高考复读生是什么意思?高考复读生是社会考生中的一类考生,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社会考生。高考复读生和社会考生意思不一样。高考复读生是社会考生中的一类考生,但并不完全等同于社会考生。社会考生主要指非学生,如一些社会工作者或一些自由职业者。对于复读生来说,主要是指经历高考并重新在高三学习一年的学生,复读生需要在学校复读,即学生。所以复读生和社会考生根本不一样。复读生和社会考生都可以参
为什么二本三本边缘生不能复读?为什么差生不能复读?作为一名复读生可以给你一点经验。前年我也没考上,去年高一本线18分。如果打算复读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一开始很多同学的信心,恒心,决心都很强,决定这一年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学,心里打足了气。但别忘了这是一种持久战,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同学会感到身心俱疲,放弃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耐力很强的人,信心超足,能长期坚持1
高考复读有什么注意事项?什么样的人适合复读?1.有强烈复读欲望的考生:这类考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今年的高考成绩不符合预期。考生对结果心存不甘,很想通过一年的努力拼搏,争取明年考上理想的大学。2.高考发挥失常的考生:这类学生高三平时基础扎实,成绩优异,综合水平颇受认可。一般来说只要他们通过半年(参加春考)或一年的复读,并加以适当的考试心理调节,第二年高考成绩基本都能提高30分-50分左右。
2022江苏高中复读生有什么要求江苏省2022年是实施新高考“3+1+2”模式招生录取的第一年,因此这位考生担心自己不能复读,即使能复读,也担心新的招生考试模式对复读生不利。从国家政策方面,至今没有任何不允许学生复读的政策。只有少数如河南、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有规定禁止公办高中收复读生,但也并没有限制复读生参加高考,复读生在高考中享受应届生一样的权利。只有河南等少数省份对被高校
不知道要去读三本还是复读啊。。唉,我当年也这样纠结来着,如果你是文科生,建议不要复读,因为上了大学你才知道,高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在给你洗脑!如果是理科应该要好一点。如果你意志都坚定,那就复读吧,毕竟我当初选择上大学,来了以后才发现,其实三本和一本二本还是有差别的,学费就不说了,很多硬件设施因为是民办的,肯定都没有国家拨款的好,而且评助学金奖学金比例也比一二本的低。如果你怕复读一年还是老样子,那
复旦大学招复读生吗招。根据查询高三网显示,复旦大学是接受复读生的,高校自主招生对复读生和应届毕业生同等待遇。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由教育部与上海市重点共建。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名单、“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现任党委书记裘新,校长金力。校训为“博学而笃志,
甘肃复读生最新政策是怎样的甘肃复读生最新政策如下:从全国高考复读形式来看,已有某些省份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因此复读生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对于甘肃省而言,目前并未受到影响。复读生可以正常参加高考,与应届生享受同等待遇。甘肃省新高考于2024年开始实施,因此对2023届的复读生并没有影响。扩展资料:甘肃农业大学(GansuAgriculturalUnive
2024-04-04 15:29:30
2024-05-17 18:51:39
2024-06-21 05:48:17
2024-06-10 20:35:57
2024-06-04 20:17:02
2024-02-27 1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