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17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是什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社会学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较全面的社会学理论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能在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主要课程有:
社会学概论、文化
人类学、社会
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西方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
统计学。
社会工作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理论,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从事社会保障、
社会政策研究、社会
行政管理、社会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主要课程有:社会学概论、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行政、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社会实践
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以社会为重要课堂。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注重书面理论和社会现实的整合,加深领悟了社会学理论的真谛,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93-2002年连续十年的"浦东社会发展千户调查"在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两方面都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开设社会学类社会学专业的院校名单:
[北京]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天津]
南开大学
[山西]
山西大学
[辽宁] 沈阳师范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
复旦大学、
上海大学
[江苏]
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
浙江大学
[安徽]
安徽大学
[福建]
福州大学
[山东]
山东大学
[湖北]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中南
民族学院
[广东]
中山大学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
[四川]
成都理工大学
[贵州] 贵州民族学院
[云南]
云南大学
[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
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学院
[新疆]
新疆大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全面的社会学理论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能在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的社会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受到社会研究和社会调查技能以及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实证调查研究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中外社会学主要学派与学说,并善于运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各种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理论和思潮;
2.熟练掌握社会学调查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
3.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及其发展;
5.了解现代社会学的前沿理论及重要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社会学、
法学。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中外社会思想史、古典及现代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与计算机应用、中国社会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讨论、实地参观、社会调查、专业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0-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或
哲学学士
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人才约为10000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 但实际上却仅有10%-30%的学生选择了相应的社会工作,其他相当部分则进了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不对口”的工作。不少社工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就业前景太不乐观”了,专家认为,造成这种“不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
就业去向
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
职业现状
社会工作人员,相当于政府的雇员。目前,这一新兴专业作为一门职业受到社会的“冷淡”,每年能被民政部录取成为专业社工的本专业学生不过百分之一二,甚至有的学校该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零。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率低和公务员考试的火暴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要实现“大市场、小政府”,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统计显示,广州目前有政府支付薪酬的社会工作者近2万人,其中,广州市市区社会工作者人数达到了8000多人。主要在协助青少年教育、妇女工作和残疾人康复辅导等领域开展工作,以社区居委会为主要工作平台。
尽管如此,我国很多实质上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仍面临尴尬的境地,社会工作为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目前的从业者多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社工的资质认定标准在我国刚刚起步,社工的定义尚不明朗,做着社会工作的人难以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社工。
社会急需大量社工,而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又低得可怜,这两种情况为什么会同时存在呢?一是社会专业毕业生的最大雇主——政府将工作机会给了公务员们。二是全社会的社工意识没有形成。社会工作的学生去应聘,十有八九会不得不跟招聘方解释什么是社会工作。他们参加工作后,又往往被当成
护理或干脆是杂工来使用。这样又产生一个问题:他们根本不知道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在国外需要执证),更愿意花很少的钱去找便宜的非专业劳动力。
职业前景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可以说,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面极其广泛,
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范围。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以及参照上海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由政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
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等),上述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这都会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
专家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公民将慢慢形成社工意识,而政府也将随之出台配套政策。社会工作,这个新兴的职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根据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统计,全国30余万工作人员中三分之一学历在大专以下。仅按上海市政府规定为全市近3000个居(村)委会配备两名就业援助员和社会救助员一项,就需要6000人。
上海市人事局、民政局联合推出的《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定暂行办法》今年6月起开始实施。经过11月的资格考试后,首批经过职业资格认定的社会工作者将诞生。据悉,两三年内,上海将实现所有社会服务工作人员都须进行资质认证后上岗,其服务内容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矫治、心理疏导以及婚姻介绍和殡葬服务等行业。
薪酬水平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从事社会工作是一项非常崇高和体面的工作,报酬也很不错。近在咫尺的我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收入稳定,一般初级社工月薪在1.2万元-1.8万元港币,高级社工年薪能达到40万元以上。
而在内地,情况则大大不同,目前社工的薪资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除了每年民政部以公务员等形式招聘的一部分毕业生可以旱涝保收之外,其他职位例如福利院或街道办的社工,其待遇不过和普通护理工作人员差不多,而且,由于人事编制问题,他们的很多户口、住房等都很难解决。
在浦东新区
禁毒、社区矫正、青少年事务社工”试用期内大专、本科学历的社工月薪分别为800元和1000元。试用期满,大专学历的社工月薪约1500元,本科学历的月薪约2000元。根据工作考核情况,社会工作者的收入按工作年限逐步递增。凡通过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资格的社工,其月薪相应增加5%;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工,其月薪相应增加10%。
专家建议
及早准备转行。根据本专业的就业情况现状,同学们应当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是否与专业一致。
如果职业兴趣与专业不匹配,那意味着毕业后你必将转行。这样的话,建议你做一个职业兴趣测试,找到与你性格最匹配的行业和职业,然后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这些行业和职业的信息,然后再分析你的自身条件,尽早确定你毕业后欲从事的职业。其实,有很多社工系的学生还没毕业或一进社工系就很清楚自己不适合走社工这条路,完全不用为着自己没走社工而有罪恶感,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对自己负责,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转往媒体、
人力资源管理、
保险业等薪水和前景较好的领域,所以请你先澄清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走社工,如果拿不定主意请跟学长姐、或找个你信任的老师谈谈,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然后,你的任务就是针对该职业的从业资历要求进行自我学习。要学什么?最简单的方式是找到与该职业最相关的大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表,还有在网络上找一些该职业的招聘要求,两者结合起来分析,你就明白什么是你需要掌握的知识了。
如果职业兴趣与专业匹配,也建议在学好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同时,另外能有一技傍身,因为,谁都无法保证你在毕业后能百分之百对口就业。
对于专业社工来说,
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统计学、个案、小组工作等专业学科十分重要,当然,大学
英语和计算机则是重中之重,因为熟练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就相当于拿到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大门的钥匙,等于拥有让你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进可攻,退可守”的武器:如果社工职业发展不顺利,你可以在英语、数学能力强的基础上考研。
社会工作需要大量的实习来检验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一般学校都会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实习机会。另外,最好能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上海、北京等社工体系相对完善的地区去实习,那样能积累到更多更先进的经验。需要实习生的机构联系电话和地址,一般在网上都能搜索到。
917教育网
全国开设社会工作学科的学校有哪些
华北地区:
山东工商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 山东
经济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院
•
河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
•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
•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
•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工作
•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
•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
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及社会工作
中青院
东北地区: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
•
吉林大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系
• 沈阳化工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
黑龙江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 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华东地区:
•
扬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
•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
•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
•
集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
厦门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
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社会工作
•
南昌航空大学社会工作系
•
江西财经大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系
•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
•
南京晓庄学院经济法政学院社会工作
•
青岛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简
•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相关专业
华中地区
•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
•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
华南地区
•
深圳大学法学院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 厦门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 广东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 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相关专业
西南地区:
•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重庆工商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 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相关专业
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
西北地区:
•
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
延安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不是很全,参考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网

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性参考
917教育网(https://www.917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性参考的相关内容。
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性参考
导语:社会工作者 Social worker,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在国际上,通常称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为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目前一个公认的看法是,社工被称为“社会工程师”,是处于政府、社会同个人之间的缓冲区,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对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对于许多人来说,社工的概念尽管还有些陌生,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而今,这个蒙着神秘面纱而又温情脉脉的崭新职业,已经呼之欲出,渐露头角。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工人才”的有力支撑。在我国大陆,社工这个一直不为人们所熟知的职业2006年以来急骤升温,用“高调亮相”来形容现在的社工这种喷薄而出之势最为恰当不过了。
党的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建设宏大的社工人才队伍。首次将“社工人才”写进中央文件,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当国家从制度层面上建设一支队伍,社工就不是混同在社区和福利机构中的模糊陌生职业,它开始挺立在人们的视野中,它预示着社工春天的到来,预示着社工新时代的开始,也预示着社工职业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可以肯定,“社会工作”是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次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关键词,这对全国社会工作者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社工职业发展也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2006年11月24日,深圳又传来利好消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首次进入民政工作任务,与民政干部职工队伍、社会志愿者队伍并列为民政工作的三支队伍。国家民政部宣布,“十一五”期间,我国民政系统要争取培养超过10万名社会工作人才,并在所有民政范围服务类机构以及公益性社会团体和民办社会服务机构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配备相应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2006年底,中国第一个社会工作学院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
社工职业正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从培训、认证、安置就业,国家在体制上给这个“冷门”职业提供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绿色通道。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业的诞生,因为将给公益事业注入专业的、新鲜的血液,也必将为自身发展孕育澎湃的动力。这一点可以从上海2006年举办的几场社工招聘会得到证明。在招聘会上,大批报名者蜂拥而至,现场的火爆程度大大超过人们预料,报名总数也比2005年第一批增长了一倍多。与此同时,前来应聘社工职位的人员学历水平也较以往更高,大学本科生,甚至英国、澳洲等地留学归来的高材生也加入了应聘者的队伍。难怪有专家说,“社会工作的春天来了”。
社工在我国的发展始于专业教育。1988年,北京大学设立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社工专业,开始了重建社工专业教育的进程。到2006年底全国有近200所高等院校设立社工专业,形成了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办学层次。同时,上海、重庆、江苏等部分省市还相继建立社工专业自学考试制度。社工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社工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建设以及社工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000年,从香港社工发展中获得启发,国家民政部开始向人事部提出关于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并于2003年初向各省市民政厅下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通知》,积极倡导有条件的省市大胆开展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试点工作。2003年上海市率先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同年,江苏省建立社会工作者水平等级考试制度,浙江省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岗位资格证书考试制度。北京、天津、福建、重庆、广州、宁波等城市也在社会工作职业化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试点。虽然国家统一的社会工作职业评定还没有正式进行,但是可喜的是已经起步了。
2004年5月16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从工作标准角度规定了社工职业的工作要求、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社工被正式认定为我国的新职业。但其侧重的是建立职业技能资格制度,在职业鉴定中地位设定稍低,与技工排在一起。而在西方和我国港台地区,社工属专业技术人员。鉴于此,2006年7月20日,国家人事部和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首次将社工纳入专业技术的范畴。2006年12月13日,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在深圳成立,这意味着我国社工职业水平评价工作从此有了权威性指导机构,标志着我国社工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与此同时,社工人才的出路问题也在国家重点考虑之列。国家民政部门将率先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残障康复、公益类民间组织和家庭生活服务等领域设置社会工作者岗位,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民政工作领域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北京市宣称,“十一五”期间,将对各居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社区服务人员、殡葬工作者等社会工作者评定初、中、高职称等级,并考虑相应的待遇。而广州日前出台的《广州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暂行规定》指出,社工可通过认定、考试和评审等方式取得职业资格,即使居住在广州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也可申报社工职业资格。
社工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美国专业社工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日本为5‰,加拿大为2.2‰,我国香港地区仅注册的社会工作者就占总人口1.7‰。按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我国至少需要200万专业社工,也就是200万个工作岗位。目前,我国有城市低保对象22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6500多万,残疾人口8200多万,重点优抚对象460多万,孤儿57.3万,还有老年人口1.43亿,常年受灾人口1个多亿。但截止2005年底,我国民政系统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仅有45.3万。仅就工作量而言,平均1个工作人员要为1000名重点民政对象提供服务,这与社会工作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这个角度来说,社工人才缺口很大,社工职业大有用武之地。
按照新的国家标准,社工岗位将分为四类:一是各级各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如民政部门,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主要业务部门,要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二是公益服务类的事业单位,如各类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社会救助机构、优抚安置机构等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要大量设置社工岗位;三是社区,包括街道和居委会两个层次,要结合本社区特点,在社会工作机构,如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工作站等大量设置社工岗位,使用社工;四是大量民办的公益性、慈善性社会团体、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如养老机构、助残机构、青少年服务机构等,要配备必要的专职社工人员,提供专业服务。从中可以看出,社工最主要的就业领域是:学校、企业、医疗社工机构、老年福利机构、矫治机构、社区部门、社会保障部门、青少年工作机构、婚姻辅导机构、家庭社会工作机构、居民小区等。
在国外,社工处于中产阶级收入水平。在我国香港,社工专业毕业生一般要比其他专业毕业生的薪水高出约20%左右,一般初级社工月薪在1.2~1.8万元港币,高级社工年薪能达到40万元以上。社工在我国是个全新的职业,它的薪水应该处于什么标准?是否有相关的职业可以参照?社工目前的收入水平与其付出的专业劳动是否成正比?等等,目前国家正在加强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有望较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给专业社工提供用武之地。上海日前表示,即将出台《上海市在社区推进社工的实施办法》,对社工应得的薪酬、岗位做出明确规定,成熟的“一级社工”月收入有望突破万元。
正如其他新事物一样,社工职业作为一种创新,是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和趋势。也正因为如此,它不可避免地受着这样那样的因素制约。缺乏规范的岗位设置、科学的从业标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认同等,是我国社工职业发展缓慢的普遍原因。
长期以来,社工一直处于“冷门”状态,甚至大多数人把社会工作误以为成简单的“居委会工作”,“老年人做的事”,社工职业总体上专业化程度还不高。目前在职在岗的社工绝大多数都未接受过专业学习,而从高校科班毕业的那一小部分社工,实务能力也难如人意。尽管培养或引进了部分社工人才,但现有从业人员总体上学历、水平较低,而且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工专业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缺乏行业自律和评估,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上海浦东区为2006年司法社工试点区,但其社工多由司法系统转岗或社会招聘而来,真正社会专业出身的所占比重不到1%。
社工职业还面临一系列体制性障碍。比如,社工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身份与薪酬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职业资格认证没有发挥提升“人才价值”的实效,职业资格证书与职称不挂钩、与岗位配置不配套,人才聘用缺乏统一标准,服务价值长期被低估,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体制没有确立,行政、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各类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各级
财政投入不足,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大量社工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社工职业的大力发展。据悉,北京大学社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前沿社工的学生不到10%。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比率还高一点。社工毕业生考研、出国、流向其他行业的较多,流失率不小于40%。2006年上海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比2005年减少了近4成。其中“社工人才”比较集中的复旦大学2006年毕业22名大学生,但真正从事社工行业的只有2人,从事相关行业的有3人。在社工刚刚起步的今天,更多的广大“社工人才”“翘首企盼”决策者能够出台更加明晰和有力的政策。
一种新职业受到重视需要时间,我们的观察仍须假以时日。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做出积极探索:如广州的东山荔湾等地接受了社工专业者的思路,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番禺荔湾等地试设禁毒社工等。但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不仅仅是社工人才之福,更是将社会工作推向前进之必要,最终有利于协调经济与社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
以上就是917教育网整理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是什么?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917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17教育网:
www.917edu.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