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 08:54:04 | 917教育网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西藏大学是综合类院校,有专业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专业。建校71年。
学院介绍
西藏大学(TibetUniversity),简称藏大,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学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于1951年11月进藏部队创办的藏文干部训练班,历经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等发展阶段。1965年、1975年,学校又历经西藏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发展阶段。1985年7月学校正式更名为西藏大学。1999年以来,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西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西藏自治区财经学校、西藏农牧学院先后并入西藏大学。2016年6月,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纳金校区、河坝林校区、罗布林卡医学院校区和罗布林卡财经学院校区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400余亩,建筑面积达46.9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5亿元,图书总藏量144.4万册;设有15个学院(部),有53个本科专业;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在编在职教职工1151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其他师资836人。
师资队伍
截止到2020年4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153人,其中专任教师和其他师资862人。专任教师和其他师资中具有高级职称346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620人,入选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和模范教师5人。
院系概况
截至2021年4月,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有5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
学科体系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生态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国家级重点学科: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
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历史、美术学、音乐学、行政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理论物理、外科学、生态学、森林培育、水利水电工程、预防兽医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
人才培养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课程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自治区精品课程20门;承担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5项,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自治区级教改项目6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51项,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879项。
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美术学、经济学、物理学、环境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建筑学、临床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历史学、生物科学、会计学
国家级、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临床医学、音乐学、物理学、美术学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10月,近年来,学校获得《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培养“靠得住”的高素质人才》和《计算机及藏文信息处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0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
校徽
西藏大学的标志设计整体为圆环形,象征功德圆满、学业有成。标志采取红蓝黄三种色彩组合搭配,呈现出西藏地区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符合其当地传统色彩。带有一种神秘、传奇之感。
青海师范大学是二本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建于1956年。学校已形成具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完备教育体系,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
已成为文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教师教育、高原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国家级藏汉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院校、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全国汉语言水平测试(HSK)主考单位、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单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入选单位。
917教育网(https://www.917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青海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的相关内容。
青海师范大学是二本
青海师范大学在青海既有本科一批招生又有本科二批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说青海师范大学是二本大学,只有都在一批招生我们才说青海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如果你不是青海考生,青海师范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一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青海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王牌专业
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917教育网
青海省级特色专业:社会工作。
省级重点学科: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民俗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基础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等。
以上内容参考:
西藏大学是几本院校?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西藏大学是综合类院校,有专业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专业。建校71年。学院介绍西藏大学(TibetUniversity),简称藏大,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上海师范大学是几本?上海师范大学是一所本科高等院校,属于本科二批次高校。1、学校概况上海师范大学是中国上海市的一所重点本科高等院校,创建于1954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院校。学校以教育学科为主导,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2、归属和办学层次根据中国的本科分层次办学政策,上海师范大学属于本科二批次高校。本科二批次高校是指在
西北师范大学是几本问:我是今年高考生,请问西北师范大学是几本呢?我想知道西北师范大学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答:西北师范大学在甘肃是第一批次招生,我们可以说西北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如果你不是甘肃考生,西北师范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西北师范大学是二本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基础信息中文名:西北师范大学英文名:N
西北师范大学二本分数线西北师范大学二本分数线是480分。2021年西北师范大学在甘肃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0,录取位次为19787;西北师范大学在甘肃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5,录取位次为3369。简介。截至2022年4月,校本部占地面积834亩,新校区占地面积541.8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99.79万平方米;各类学生39232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7779人
江苏师范大学几本是一本还是二本江苏师范大学是一本。江苏师范大学(JiangsuNormalUniversity)坐落于徐州市,是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院系设置截至2019年6月,江苏师范大学设有3个试点学部、22个专业学院以及敬文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独立学院科文学院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
青海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青海师范大学是二本。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认为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认为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大学,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学校介绍:青海师范大学(QinghaiNormalUniversity),简称“青海师大”’,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级藏汉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培养高
青海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青海师范大学是二本青海师范大学在青海既有本科一批招生又有本科二批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说青海师范大学是二本大学,只有都在一批招生我们才说青海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如果你不是青海考生,青海师范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一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青海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王牌专业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江苏师范大学是几本是一本还是二本江苏师范大学是二本,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区域引领性示范高校。2011年11月,教育部复函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全校师生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扩展资料苏师范大学设有3个试点学部、22个专业学院以及敬文书院、继续教
2024-06-10 20:35:57
2024-05-23 07:30:33
2024-04-22 14:12:32
2024-05-25 15:18:38
2025-01-27 18:16:51
2024-05-22 14: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