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高考“等级赋分”合理吗?

2024-05-06 12:32:58 | 917教育网

今天917教育网小编整理了高考“等级赋分”合理吗?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等级赋分”合理吗?

高考“等级赋分”合理吗?

“等级赋分”就是作为一种相对性评价制度,等级赋分是根据某一考生在考生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对其进行评价。

具体言之,浙江高考选考科目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共计分为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上海高考选考科目设立5等11级,每个等级分差也为3分,最低分为40分,满分70分。

基于浙江省传统重点高中的实证研究表明,选考物理的考生相对于未选考物理考生更倾向于不赞成等级赋分制;错位竞争、跨级赋分、选考科目两次考试制度设计的价值感知,以及限制与调整选考科目考试时间的反映意见,在等级赋分的学生认可度上均具有显著性影响。

“等级赋分”研究结果与主要结论如下:
917教育网

1、在选考科目中,物理一科在等级赋分的学生认可度上具有显著性影响。

选考物理的考生相对于未选考物理学生更倾向于不赞成等级赋分制;其他科目无显著性影响。由于调研学校均为传统重点高中,因而选考物理者的比例较高,达到50%。

在选考物理的考生中,选择不赞成等级赋分制,认为“按等级赋分很不科学、不合理”比例为26.45%;而在非选考物理的考生中,这一比例仅为15.48%。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2、跨级赋分在等级赋分的学生认可度上具有显著性影响。

认为高二与高三考生在学考与选考中一同考试、一同赋分不合理的学生,更加不赞成等级赋分制;不赞成高二、高三学生在学考与选考中一同考试、分开赋分的考生,也更加不赞成等级赋分制。

换言之,不认同高二、高三学生学考与选考“一同考试,一同赋分”以及“一同考试,分开赋分”的考生,都更倾向于不赞同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制。

高考“等级赋分”合理吗?

家长投诉对学生高考有影响吗?

对于这样的PPT表述,我认为它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当之处。

首先,这样的表述对于那些需要投诉的家长来说是非常不公平和刺激性的。家长投诉是一种行使自己的权益和维护自己孩子权益的方式,应该受到尊重和理解。通过这样的表述,校方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家长的合理诉求,并以这样的方式隐含地批评投诉家长,这并不利于建立积极的家校合作关系。

其次,这样的表述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通过将投诉与高考成绩联系起来,暗示投诉家长的孩子考不上高中,这无疑对学生和家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学生和家长可能会感到自己被评判和贬低,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和焦虑的心理。

另外,这样的表述也存在逻辑上的问题。投诉和考上高中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人的投诉行为不应该被用来评判他们的能力和学业成就。要做出关于一个人能否考上高中的判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学习能力、学习环境、努力程度等。将投诉与高考成绩简单地联系起来是不合理和不科学的。

对于这样的表述,我认为应该提出以下建议:

1. 尊重和理解家长投诉的合理诉求。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提供适当的渠道和机制,让家长能够合理地反映问题和意见,并及时解决。

2. 建立积极的家校合作关系。学校和家长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成长,并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3. 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高中录取不应该是唯一的评判标准,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4. 强化教师的职业培训。教师在面对家长投诉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尊重家长意见,并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对于家长的投诉应该积极回应和妥善处理,而不应以一种偏见和歧视的态度来对待。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着力改善家校关系,维护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权益,共同为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而努力。

高考“等级赋分”合理吗?

家长投诉学校,对孩子高考成绩有影响吗?

917教育网(https://www.917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家长投诉学校,对孩子高考成绩有影响吗?的相关内容。

这样的表述对于家长会议来说是不恰当和不合适的。家长会议应该是一个提供沟通和交流机会的场所,身为家长的参与者有权提出问题、提供反馈和表达关注。通过投诉,家长们可以促进学校的改善和进步,并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

将投诉与学生的高考结果联系起来是一种错误的逻辑。学生的高考成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学校教育质量、师生关系、家庭环境和学生自身努力等等。将投诉与考上高中这种结果联系起来,并暗示投诉者考不上高中是不公平和不准确的评判方式。

家长应该有权利关注自己子女的教育质量和学校的运营情况,并提出合理的关注和建议。学校应该欢迎家长的参与和反馈,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投诉,以改进教育质量和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这种表述可能会抑制家长的积极参与和表达意见的勇气,进而影响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和共同合作。应该倡导开放和包容的沟通氛围,以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和优质的教育。

以上就是高考“等级赋分”合理吗?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917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17教育网:www.917ed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考“等级赋分”合理吗?”相关推荐
新高考是等级赋分制吗?
新高考是等级赋分制吗?

新高考是等级赋分制吗?是等级赋分制是新高考规定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同时设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赋分。等级赋分制就是对考生的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而后依据考生卷面成绩排名所在的等级区间,赋予其对应等级的分数。赋分制是按照分数排名的百分比来计算考生的考试成绩,与以往的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是不一样的!在新高考下,你考试得到的分数,不再是你最后的高考分数了。新高考的赋

2024-03-14 21:47:13
新高考等级赋分表(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新高考等级赋分表(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新高考等级赋分表新高考等级赋分表中分为21个等级,每个等级之间相差三分。新高考在逐渐的普及化,从一开始的两个省份到现在中国大部分省份都进行了新高考政策。原先的老高考只能选择全文和全理,考生没有很多选择,这会限制他们的能力,而且老高考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文科都是要背诵和理解,而理科需要大量的动脑子,要是文理兼和全面发展,就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

2024-04-22 06:19:31
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新高考等级赋分表新高考等级赋分表中分为21个等级,每个等级之间相差三分。新高考在逐渐的普及化,从一开始的两个省份到现在中国大部分省份都进行了新高考政策。原先的老高考只能选择全文和全理,考生没有很多选择,这会限制他们的能力,而且老高考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文科都是要背诵和理解,而理科需要大量的动脑子,要是文理兼和全面发展,就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

2024-05-16 01:10:22
高考选考科目赋等级分吗?
高考选考科目赋等级分吗?

高考选考科目赋等级分吗?新高考3+1+2模式,选考科目中,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等级赋分的基本思路:将每门选考科目的同一类型考生成绩按照分数高低依次排序。排序中,根据比例划分不同等级,按照公式赋予不同等级分。赋分具体步骤如下:1.卷面分换算等级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每门科目考生的卷面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

2024-07-01 15:18:44
山东赋分等级表(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山东赋分等级表(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山东赋分等级表山东赋分等级表介绍如下:山东采用5等8级赋分制。等级考试科目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

2024-05-07 17:25:26
山东赋分等级表 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山东赋分等级表 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山东赋分等级表山东赋分等级表介绍如下:山东采用5等8级赋分制。等级考试科目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

2024-05-25 15:55:32
广东新高考等级赋分公式 等级赋分计算公式
广东新高考等级赋分公式 等级赋分计算公式

等级赋分计算公式等级赋分计算公式:(Y2-Y1)/(Y-Y1)=(T2-X)/(X-T1)。1、公式中Y1:表示某等级内所有考生原始成绩区间的下限;2、公式中Y2:表示某等级内所有考生原始成绩区间的上限;3、公式中T1:表示相应等级的赋分区间的下限;4、公式中T2:表示相应等级的赋分区间的上限;5、公式中Y:表示考生的原始成绩;6、公式中X:表示考生

2024-04-17 08:22:44
高考赋分规则(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高考赋分规则(新高考等级赋分表?)

高考赋分规则高考赋分规则:1、确定赋分区间。将每个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出A、B、C、D、E五个等级,对应的分数区间分别为100~86、85~71、70~56、55~41、40~30。2、确定原始分数区间。与赋分区间相对应,以每个科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及其得分来确定原始分数区间。3、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设原始分数区间最大值与原始分

2024-06-21 11: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