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招生 > 正文

食品的营养成分表怎么算?

2024-04-04 16:42:15 | 917教育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食品的营养成分表怎么算?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食品的营养成分表怎么算?

食品营养标签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计算公式为: X/NRV×100% = Y %其中 : X = 食品中某营养素的含量NRV = 该营养素的营养素参考值Y % = 计算结果举例营养素参考值NRV可以帮助消费者避免过食营养素。

例如:能量 13,蛋白质 0.1,脂肪0.26,碳水化合物 0.1,钠 12.21,膳食纤维 0.44,钙 43.45,镁 8.24

NRV%蛋白质=0.1 / 60 = 0.002
根据“0”界限值规定,需要在营养标签上标注为 NRV%=0 917教育网

假如您今日的NRV能量已经接近最高量,您就要控制热量的摄入。每日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NRV数据,也需要计算。我们以“每1包装(平均43克)巧克力”中“能量”为例 nrvX = 能量989千焦(食品中某营养素的含量)NRV = 成人能量每日消耗量8400千焦(根据上表,该营养素的营养素参考值)Y % = 989/8400 = 约12%(计算结果)

国际统一单位,即焦耳(J),或卡(cal)。  lkcal指1000g纯水的温度由15℃上升到16℃所需要的能量;1焦耳(J) 是指用1牛顿 (N)力把lkg物体移动lm所需要的能量。 “千焦耳”(kJ); “兆焦耳”(mega MJ)。  1kcal=4.184kJ
三大产热营养素 卡价
碳水化合物:17.15kJ (4.0614kcal)  脂肪:39.54 kJ (9.3171 kcal)  蛋白质:16.7kJ (4.0613 kcal)
食品营养标签NRV%值计算: 对照GB28050-2011查出每种营养素对应的NRV值:  如能量 8400KJ  蛋白质 60g ;  脂肪 ≤60g ;
碳水化合物 300g ;  钠离子 2000mg
以统一阿萨姆奶茶为例:
其营养标签成分表为4+1 核心营养素加能量: 项目 每100ml NRV%  能量   222KJ   3%=(222÷8400)×100%  蛋白质  0.6g    1%=(0.6÷60) ×100% 脂肪   1.5g    3%=(1.5÷60) ×100% 碳水化合物 9.2g   3%=(9.2÷300) ×100% 钠    40mg    2%=(40÷2000) ×100% 总能量=(0.6×4+9.2×4+1.5×9)×4.18≈220 KJ
NRV(Nutrient Reference Values),营养素参考值。营养标签中营养成分标示应当以每100克(毫升)和/或每份食品中的含量数值标示,并同时标示所含营养成分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2008年5月,中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说明:营养素参考值(NRV)是食品营养标签上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多少的参考标准,是消费者选择食品时的一种营养参照尺度。“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提供了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NRV)标准营养,素参考值是依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和适宜摄入量(AI)制定的。 营养素参考值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 X/NRV×100% = Y %
其中 : X = 食品中某营养素的含量
NRV = 该营养素的营养素参考值                     Y % = 计算结果 举例
营养素参考值NRV可以帮助消费者避免过食营养素。假如您今日的NRV能量已经接近最高量,您就要控制热量的摄入。每日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NRV数据,也需要计算。

GB28050中6.1规定: 预包装食品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应以每100 克(g)和(或)每100 毫升(mL)和(或)每份食品可食部中的具体数值来标示。

问题是如果我选择同时标识每100克和每份中营养的量(6.1中说了可以是"和"), 那么NRV%到底是按每100克的量计算得出,还是按每份的量?

食品的营养成分表怎么算?

食品的营养成分表怎么算?

NRV%=(表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值/ 营养素参考值 )*100%

项目 每100ml NRV%

能量 222kJ 3%=(222÷8400)×100%

蛋白质 0.6g 1%=(0.6÷60) ×100%

脂肪 1.5g 3%=(1.5÷60) ×100%

碳水化合物 9.2g 3%=(9.2÷300) ×100%

钠 40mg 2%=(40÷2000) ×100%

在这个表中,以热量为例,计算出来的NRV%等于3%,也就是说每天消耗的能量为100%,你喝下这种饮料的100ml,等于摄入了3%的能量

如果你喝下3300ml,(以一瓶饮料为500ml计算的话,就是6.6瓶,约为7瓶)那么,摄入的能量就基本够一天使用了,再继续摄入的话,就会导致能量过剩,引发肥胖等问题,其他的营养素也类似。

食品的营养成分表怎么算?

【GB28050食品营养通则】 营养标签通则

917教育网(https://www.917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GB28050食品营养通则】 营养标签通则的相关内容。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上营养信息的描述和说明。

本标准不适用于保健食品及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营养标签标示。

2 术语和定义

2.1 营养标签

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 成分功能声称。营养标签是预包装食品标签的一部分。

2.2 营养素

食物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包括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维生素等。

2.3 营养成分

食品中的营养素和除营养素以外的具有营养和(或)生理功能的其他食物成分。各营养成分的定 义可参照GB/Z21922《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

2.4 核心营养素

营养标签中的核心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

2.5 营养成分表

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的规范性表格。

2.6 营养素参考值(NRV)

专用于食品营养标签,用于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的参考值。

2.7 营养声称

对食品营养特性的描述和声明,如能量水平、蛋白质含量水平。营养声称包括含量声称和比较声 称。

2.7.1 含量声称

描述食品中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水平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含有”、“高”、“低”或“无”等。

2.7.2 比较声称

与消费者熟知的同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或能量值进行比较以后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增加” 或“减少”等。

2.8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

2.9 修约间隔

修约值的最小数值单位。

1

2.10 食部

预包装食品净含量去除其中不可食用的部分后的剩余部分。

3 基本要求

3.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 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GB 28050—2011

3.2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使用中文。如同时使用外文标示的,其内容应当与中文相对应,外文字号不得大于中文字号。

3.3 营养成分表应以一个“方框表”的形式表示(特殊情况除外),方框可为任意尺寸,并与包装的基线垂直,表题为“营养成分表”。

3.4 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应以具体数值标示,数值可通过原料计算或产品检测获得。各营养成分的营养 素参考值(NRV)见附录A。

3.5 营养标签的格式见附录B,食品企业可根据食品的营养特性、包装面积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选择使用其中的一种格式。

3.6 营养标签应标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

4 强制标示内容

4.1 所有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强制标示的内容包括能量、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 (NRV)的百分比。当标示其他成分时,应采取适当形式使能量和核心营养素的标示更加醒目。

4.2 对除能量和核心营养素外的其他营养成分进行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该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

4.3 使用了营养强化剂的预包装食品,除4.1 的要求外,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强化后食品中该营养成分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

4.4 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4.5 上述未规定营养素参考值(NRV)的营养成分仅需标示含量。

5 可选择标示内容

5.1 除上述强制标示内容外,营养成分表中还可选择标示表1 中的其他成分。

5.2 当某营养成分含量标示值符合表C.1 的含量要求和限制性条件时,可对该成分进行含量声称,声称方式见表C.1。当某营养成分含量满足表C.3 的要求和条件时,可对该成分进行比较声称,声称方式见表C.3。当某营养成分同时符合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的要求时,可以同时使用两种声称方式,或仅使用含量声称。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的同义语见表C.2 和表C.4。

5.3 当某营养成分的含量标示值符合含量声称或比较声称的要求和条件时,可使用附录D 中相应的一条或多条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用语。不应对功能声称用语进行任何形式的删改、添加和合并。 6 营养成分的表达方式

6.1 预包装食品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应以每100 克(g)和(或)每100 毫升(mL)和(或)每 2

份食品可食部中的具体数值来标示。当用份标示时,应标明每份食品的量。份的大小可根据食品的特点或推荐量规定。

6.2 营养成分表中强制标示和可选择性标示的营养成分的名称和顺序、标示单位、修约间隔、“0”界限值应符合表1 的规定。当不标示某一营养成分时,依序上移。

6.3 当标示GB14880 和卫生部公告中允许强化的除表1 外的其他营养成分时,其排列顺序应位于表1所列营养素之后。

表1 能量和营养成分名称、顺序、表达单位、修约间隔和“0”界限值

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名称和顺序表达单位a 修约间隔“0”界限值(每100 g 或100 mL)b

能量千焦(kJ) 1 ≤17 kJ

蛋白质克(g) 0.1 ≤ 0.5 g

脂肪克(g) 0.1 ≤ 0.5 g

饱和脂肪(酸) 克(g) 0.1 ≤ 0.1 g

反式脂肪(酸) 克(g) 0.1 ≤ 0.3 g

单不饱和脂肪(酸) 克(g) 0.1 ≤ 0.1 g

多不饱和脂肪(酸) 克(g) 0.1 ≤ 0.1 g

胆固醇毫克(mg) 1 ≤ 5 mg

碳水化合物克(g) 0.1 ≤ 0.5 g

糖(乳糖c) 克(g) 0.1 ≤ 0.5 g

膳食纤维(或单体成分,或可溶性、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克(g) 0.1 ≤ 0.5 g

钠毫克(mg) 1 ≤ 5 mg

维生素A 微克视黄醇当量(μg RE) 1 ≤ 8 μg RE

维生素D 微克(μg) 0.1 ≤ 0.1 μg

维生素E 毫克α-生育酚当量(mg α-TE) 0.01 ≤ 0.28 mg α-TE

维生素K 微克(μg) 0.1 ≤ 1.6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 毫克(mg) 0.01 ≤ 0.03 mg

维生素B2(核黄素) 毫克(mg) 0.01 ≤ 0.03 mg

维生素B6 毫克(mg) 0.01 ≤ 0.03 mg

维生素B12 微克(μg) 0.01 ≤ 0.05 μg

维生素C(抗坏血酸) 毫克(mg) 0.1 ≤ 2.0 mg

烟酸(烟酰胺) 毫克(mg) 0.01 ≤ 0.28 mg

叶酸微克(μg)或微克叶酸当量(μg DFE) 1 ≤ 8 μg

泛酸毫克(mg) 0.01 ≤ 0.10 mg

生物素微克(μg) 0.1 ≤ 0.6 μg

胆碱毫克(mg) 0.1 ≤ 9.0 mg

磷毫克(mg) 1 ≤ 14 mg

3

钾毫克(mg) 1 ≤ 20 mg

镁毫克(mg) 1 ≤ 6 mg

钙毫克(mg) 1 ≤ 8 mg

铁毫克(mg) 0.1 ≤ 0.3 mg

锌毫克(mg) 0.01 ≤ 0.30 mg

碘微克(μg) 0.1 ≤ 3.0 μg

硒微克(μg) 0.1 ≤ 1.0 μg

铜毫克(mg) 0.01 ≤ 0.03 mg

氟毫克(mg) 0.01 ≤ 0.02 mg

锰毫克(mg) 0.01 ≤ 0.06 mg

a 营养成分的表达单位可选择表格中的中文或英文,也可以两者都使用。

b 当某营养成分含量数值≤“0”界限值时,其含量应标示为“0”;使用“份”的计量单位时,也要同时符合每100 g 或100 mL 的“0”界限值的规定。

c 在乳及乳制品的营养标签中可直接标示乳糖。

6.4 在产品保质期内,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允许误差范围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 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允许误差范围

能量和营养成分允许误差范围

食品的蛋白质,多不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糖(仅限乳糖),总的、可溶性或不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单体,维生素(不包括维生素D、维生素A),矿物质(不包括钠),强化的其他营养成分≥ 80 %标示值

食品中的能量以及脂肪、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钠,糖(除外乳糖)≤ 120 %标示值

食品中的维生素A 和维生素D 80 % ~ 180 %标示值

7 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下列预包装食品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

——生鲜食品,如包装的生肉、生鱼、生蔬菜和水果、禽蛋等;

——乙醇含量≥0.5%的饮料酒类;

——包装总表面积≤100cm2 或最大表面面积≤20cm2 的食品;

——现制现售的食品;

——包装的饮用水;

——每日食用量≤10 g 或10 mL 的预包装食品;

——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可以不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如果在其包装上出现任何营养信息时,应按照本标准执行。 附录A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NRV)及其使用方法

A.1 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NRV)

4

规定的能量和32 种营养成分参考数值如表A .1 所示。

表A.1 营养素参考值(NRV)

营养成分NRV 营养成分NRV

能量a 8400 kJ 叶酸400 μg DFE

蛋白质60 g 泛酸5 mg

脂肪≤60 g 生物素30 μg

饱和脂肪酸≤20 g 胆碱450 mg

胆固醇≤300 mg 钙800 mg

碳水化合物300 g 磷700 mg

膳食纤维25 g 钾2000 mg

维生素A 800 μg RE 钠2000 mg

维生素D 5 μg 镁300 mg

维生素E 14 mg α-TE 铁15 mg

维生素K 80 μg 锌15 mg

维生素B1 1.4 mg 碘150 μg

维生素B2 1.4 mg 硒50 μg

维生素B6 1.4 mg 铜1.5 mg

维生素B12 2.4 μg 氟1 mg

维生素C 100 mg 锰3 mg

烟酸14 mg

a 能量相当于2000kcal;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分别占总能量的13 %、27 %与60 %。

A.2 使用目的和方式

用于比较和描述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的多少,使用营养声称和零数值的标示时,用作标准参考值。 使用方式为营养成分含量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数;指定NRV%的修约间隔为1,如1%、 5%、16%等。

A.3 计算

营养成分含量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数计算公式见式(A.1):

NRV % = ……………………………………………(A.1)

式中:X——食品中某营养素的含量;NRV——该营养素的营养素参考值。

附录B营养标签格式

B.1 本附录规定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格式。

B.2 应选择以下6 种格式中的一种进行营养标签的标示。

B.2.1 仅标示能量和核心营养素的格式仅标示能量和核心营养素的营养标签见示例1。

示例1:营养成分表

项目每100 克(g)或100 毫升(mL)或每份营养素参考值% 或NRV %

5

能量千焦(kJ) %

蛋白质克(g) %

脂肪克(g) %

碳水化合物克(g) %

钠毫克(mg) %

B.2.2 标注更多营养成分

标注更多营养成分的营养标签见示例2。

示例2:营养成分表

项目每100 克(g)或100 毫升(mL)或每份营养素参考值% 或NRV %

能量千焦(kJ) %

蛋白质克(g) %

脂肪克(g)%

——饱和脂肪克(g)

胆固醇毫克(mg) %

碳水化合物克(g)%

——糖克(g)

膳食纤维克(g) %

钠毫克(mg) %

维生素A 微克视黄醇当量(μg RE) %

钙毫克(mg) %

注:核心营养素应采取适当形式使其醒目。

B.2.3 附有外文的格式

附有外文的营养标签见示例3。

示例3:营养成分表nutrition information

项目/Items 每100 克(g)或100 毫升(mL)或每份per 100

g/100 mL or per serving

营养素参考值%/ NRV %

能量/energy 千焦(kJ) %

蛋白质/protein 克(g) %

脂肪/ fat 克(g) %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克(g) %

钠/ sodium 毫克(mg) %

B.2.4 横排格式

横排格式的营养标签见示例4。

示例4:营养成分表

6

项目每100 克(g)

/毫升(mL)或每份

营养素参考值%或NRV %

项目每100 克(g)

/毫升(mL)或每份营养素参考值%或NRV %

能量千焦(kJ) % 蛋白质克(g) %

碳水化合物克(g) % 脂肪克(g) %

钠毫克(g) % — — %

注:根据包装特点,可将营养成分从左到右横向排开,分为两列或两列以上进行标示。

B.2.5 文字格式

包装的总面积小于100 cm2 的食品,如进行营养成分标示,允许用非表格的形式,并可省略营养 素参考值(NRV)的标示。根据包装特点,营养成分从左到右横向排开,或者自上而下排开,如示例 5。

示例5:

营养成分/100g:能量××kJ,蛋白质××g,脂肪××g,碳水化合物××g,钠××mg。

B.2.6 附有营养声称和(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格式附有营养声称和(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营养标签见示例6。

示例6:

营养成分表

项目每100 克(g)或100 毫升(mL)或每份营养素参考值%或NRV %

能量千焦(kJ) %

蛋白质克(g) %

脂肪克(g) %

碳水化合物克(g) %

钠毫克(mg) %

营养声称如:低脂肪××。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如:每日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例不宜超过总能量的30%。

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可以在标签的任意位置。但其字号不得大于食品名称和商标。 附录C

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的要求、条件和同义语

C.1 表C.1 规定了预包装食品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声称的要求和条件。

C.2 表C.2 规定了预包装食品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声称的同义语。

C.3 表C.3 规定了预包装食品能量和营养成分比较声称的要求和条件。

C.4 表C.4 规定了预包装食品能量和营养成分比较声称的同义语。

表C.1 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声称的要求和条件

7

项目含量声称方式含量要求a 限制性条件

能量无能量≤17 kJ/100 g(固体)或100 mL(液体)

其中脂肪提供的能量≤总能量

的50%。

低能量≤170 kJ/100 g 固体

≤80 kJ/100 mL 液体

蛋白质低蛋白质来自蛋白质的能量≤总能量的5 % 总能量指每100 g/mL 或每份

蛋白质来源,或含有蛋

白质

每100 g 的含量≥10 % NRV

每100 mL 的含量≥5 % NRV 或者

每420 kJ 的含量≥5 % NRV

高,或富含蛋白质每100 g 的含量≥20 % NRV

每100 mL 的含量≥10 % NRV 或者

每420 kJ 的含量≥10 % NRV

脂肪无或不含脂肪≤0.5 g/100 g(固体)或100 mL(液体)

低脂肪≤3 g/100 g 固体;≤1.5 g/100 mL 液体

瘦脂肪含量≤10 % 仅指畜肉类和禽肉类

脱脂液态奶和酸奶:脂肪含量≤0.5 %;

乳粉:脂肪含量≤1.5 %。

仅指乳品类

无或不含饱和脂肪≤0.1 g/ 100 g(固体)或100 mL(液体) 指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总和 低饱和脂肪

≤1.5 g/100 g 固体

≤0.75 g /100 mL 液体

1.指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总和

2.其提供的能量占食品总能量的10%以下

无或不含反式脂肪酸≤0.3 g/100 g(固体)或100 mL(液体)

胆固醇无或不含胆固醇≤5 mg/100 g(固体)或100 mL(液体) 应同时符合低饱和脂肪的声称 含量要求和限制性条件

低胆固醇

≤20m g /100 g 固体

≤10m g /100 mL 液体

碳水化合物(糖)

无或不含糖≤ 0.5 g /100 g(固体)或100 mL(液体)

8

低糖≤ 5 g /100 g(固体)或100 mL(液体)

低乳糖乳糖含量≤ 2 g/100 g (mL)

仅指乳品类无乳糖乳糖含量≤ 0.5 g/100 g (mL)

表C.1(续)

项目含量声称方式含量要求a 限制性条件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来源或含有

膳食纤维

≥3 g/ 100 g(固体)

≥1.5 g/ 100 mL(液体)或

≥1.5 g/ 420 kJ

膳食纤维总量符合其含量要

求;或者可溶性膳食纤维、不

溶性膳食纤维或单体成分任一

高或富含膳食纤维或项符合含量要求

良好来源

≥6 g/ 100 g(固体)

≥3 g/ 100 mL(液体)或

≥3 g/ 420 kJ

钠无或不含钠≤5 mg /100 g 或100 mL 符合“钠”声称的声称时,也可

用“盐”字代替“钠”字,如

“低盐”、“减少盐”等`

极低钠≤40 mg /100 g 或100 mL

低钠≤120 mg /100 g 或100 mL

维生素维生素×来源或含有维生素×

每100 g 中≥15 % NRV

每100 mL 中≥7.5 % NRV 或

每420 kJ 中≥5 % NRV

含有“多种维生素”指3 种和

(或)3 种以上维生素含量符

合“含有”的声称要求

高或富含维生素× 每100 g 中≥30 % NRV

每100 mL 中≥15 % NRV 或

每420 kJ 中≥10 % NRV

富含“多种维生素”指3 种和

(或)3 种以上维生素含量符

9

合“富含”的声称要求

矿物质(不包括钠)

×来源,或含有× 每100 g 中≥15 % NRV

每100 mL 中≥7.5 % NRV 或

每420 kJ 中≥5 % NRV

含有“多种矿物质”指3 种和

(或)3 种以上矿物质含量符

合“含有”的声称要求

高,或富含× 每100 g 中≥30 % NRV

每100 mL 中≥15 % NRV 或

每420 kJ 中≥10 % NRV

富含“多种矿物质”指3 种和

(或)3 种以上矿物质含量符

合“富含”的声称要求

a 用“份”作为食品计量单位时,也应符合100 g(mL)的含量要求才可以进行声称。

表C.2 含量声称的同义语

标准语同义语标准语同义语

不含,无零(0),没有,100 %不含,无, 0%

含有,来源提供,含,有极低极少富含,高良好来源,含丰富××、丰富(的)××,提供高(含量)××低少、少油a

a“少油”仅用于低脂肪的声称。

表C.3 能量和营养成分比较声称的要求和条件

比较声称方式要求条件减少能量与参考食品比较,能量值减少25%以上参考食品(基准食品)应为消费者熟知、容易理解的同类或同一属类食品

增加或减少蛋白质与参考食品比较,蛋白质含量增加或减少25%以上

减少脂肪与参考食品比较,脂肪含量减少25%以上

减少胆固醇与参考食品比较,胆固醇含量减少25%以上

增加或减少碳水化合物与参考食品比较,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或减少25%以上

减少糖与参考食品比较,糖含量减少25%以上

增加或减少膳食纤维与参考食品比较,膳食纤维含量增加或减少25%以上

减少钠与参考食品比较,钠含量减少25%以上

表C.3(续)

增加或减少矿物质(不包括钠) 与参考食品比较,矿物质含量增加或减少25%以上

增加或减少维生素与参考食品比较,维生素含量增加或减少25%以上

表C.4 比较声称的同义语

10

标准语同义语标准语同义语

增加

增加× %(×倍)

减少

减少× %(×倍)

增、增× %(×倍) 减、减×%(×倍)

加、加× %(×倍) 少、少× %(×倍)

增高、增高(了)× %(×倍) 减低、减低× %(×倍)

添加(了)× %(×倍) 降× %(×倍)

多× %,提高×倍等降低× %(×倍)等

附录D

能量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用语

D.1 本附录规定了能量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用语。

D.2 能量

人体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

适当的能量可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能量摄入过高、缺少运动与超重和肥胖有关。

D.3 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构成物质并提供多种氨基酸。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必需的重要物质,有助于组织的形成和生长。 蛋白质有助于构成或修复人体组织。

蛋白质有助于组织的形成和生长。

蛋白质是组织形成和生长的主要营养素。

D.4 脂肪

脂肪提供高能量。

每日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例不宜超过总能量的30 %。

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脂肪可辅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脂肪提供人体必需脂肪酸。

D.4.1 饱和脂肪

饱和脂肪可促进食品中胆固醇的吸收。

饱和脂肪摄入过多有害健康。

过多摄入饱和脂肪可使胆固醇增高,摄入量应少于每日总能量的10 %。

D.4.2 反式脂肪酸

11

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g,过多摄入有害健康。

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少于每日总能量的1 %,过多摄入有害健康。

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D.5 胆固醇

成人一日膳食中胆固醇摄入总量不宜超过300 mg。

D.6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和能量主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能量的主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生成的主要来源。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能量的60 %左右。

D.7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膳食纤维是低能量物质。

D.8 钠

钠能调节机体水分,维持酸碱平衡。

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

钠摄入过高有害健康。

D.9 维生素A

维生素A 有助于维持暗视力。

维生素A 有助于维持皮肤和黏膜健康。

D.10 维生素D

维生素D 可促进钙的吸收。

维生素D 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健康。

维生素D 有助于骨骼形成。

D.11 维生素E

维生素E 有抗氧化作用。

D.12 维生素B1

维生素B1 是能量代谢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维生素B1 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D.13 维生素B2

维生素B2 有助于维持皮肤和黏膜健康。

维生素B2 是能量代谢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D.14 维生素B6

维生素B6 有助于蛋白质的代谢和利用。

D.15 维生素B12

12

维生素B12 有助于红细胞形成。

D.16 维生素C

维生素C 有助于维持皮肤和黏膜健康。

维生素C

有助于维持骨骼、牙龈的健康。

维生素C 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维生素C 有抗氧化作用。

D.17 烟酸

烟酸有助于维持皮肤和黏膜健康。

烟酸是能量代谢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烟酸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D.18 叶酸

叶酸有助于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叶酸有助于红细胞形成。

叶酸有助于胎儿正常发育。

D.19 泛酸 泛酸是能量代谢和组织形成的重要成分。

D.20 钙 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组成成分,许多生理功能也需要钙的参与。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并维持骨密度。

钙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钙有助于骨骼和牙齿更坚固。

D.21 镁 镁是能量代谢、组织形成和骨骼发育的重要成分。

D.22 铁 铁是血红细胞形成的重要成分。

铁是血红细胞形成的必需元素。

铁对血红蛋白的产生是必需的。

D.23 锌 锌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

锌有助于改善食欲。

锌有助于皮肤健康。

D.24 碘 碘是甲状腺发挥正常功能的元素。

13

以上就是917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917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17教育网:www.917ed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食品的营养成分表怎么算?”相关推荐
专科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都学什么
专科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都学什么

专科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都学什么毕业以后可以去食品企业从事质检、品控、产品开发、营销推广,或者国家海关、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有兴趣的还可以从事专业的营养师,考一个国家营养师的资格证,去医院、食堂或是独立做。其实这个专业虽然比较偏重检测,可是如果你喜欢营养,你还是能找到工作的,比起外面培训的营养师,公司还是会比较偏向这个专业,不过前提是你要能考到公共营养师证。至于检测

2024-05-21 06:25:31
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全国大学的排名(食品专业排名)
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全国大学的排名(食品专业排名)

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全国大学的排名1哈尔滨医科大学A++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2四川大学A++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3中山大学A+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4北京大学A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5复旦大学A100

2024-05-30 11:48:10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怎么样 就业前景如何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怎么样 就业前景如何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介绍一、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介绍1、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简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检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受到从事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初步训练,初步获得从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教学和科研以及指导食品生产的能力。2、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

2023-08-03 22:16:08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怎么样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怎么样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怎么样好。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的教学资源和教师力量雄厚,学院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艺教育3个本科专业。有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硕士授权点5个;有教职工79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6人,全日制本科生39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227名。食品专业考研究生都有什么二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

2024-04-17 02:26:03
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全国大学的排名(食品专业最好的大学)
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全国大学的排名(食品专业最好的大学)

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全国大学的排名1哈尔滨医科大学A++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2四川大学A++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3中山大学A+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4北京大学A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5复旦大学A100

2023-10-21 21:19:21
食品专业大学排名(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全国大学的排名)
食品专业大学排名(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全国大学的排名)

食品专业大学排名学弟学妹们,我来为你们介绍一下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以及该专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哦。一、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数据,共有55所大学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其中一些评级较好的学校包括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具体的排名情况可以参考榜单哦。二、

2023-10-26 03:46:33
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全国大学的排名(食品专业大学排名)
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全国大学的排名(食品专业大学排名)

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全国大学的排名1哈尔滨医科大学A++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2四川大学A++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3中山大学A+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4北京大学A1004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医学5复旦大学A100

2024-05-07 01:29:21
上海营养学专业大学排名 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院校排名
上海营养学专业大学排名 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院校排名

上海交通大学排全国第几名上海交通大学排名全国第4名。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上海,是教育部直属、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为九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21。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

2023-08-21 17: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