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2 07:02:08 | 917教育网
有用的,毕竟知识点就是那么多,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需要进行一定的甄别和判断
2021年山东属于新高考改革地区,没有文综、理综,而是改用选考科目,一切都是遵照高考大纲命题。高考后试卷不能拿走,高考试卷会密封后送到指定的阅卷场所,阅卷后的高考试卷属于高考档案的一种,要存档保留一定年限的,考生是无法再次接触到自己的高考试卷的。
高考理科考试大纲解析
生物:考试内容更注重基础知识
生物备考关键词——基础、实验、创新、致用。
高考考试大纲对于生物的修订有两点。首先,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其次,删去选修1中“植物组织培养”内容;考试说明选修1中增加“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选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调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这两处修订坚持了整体稳定,凸显育人导向,注重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提高了选修中对实验操作的要求,需要在选修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
必修集中反映了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不作内容调整有利于高中复习备考。对考试内容的要求首先强调的仍然是基础性,这是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为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大纲同时对考试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提出了要求,需要备考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命题的质量,保证对必修知识外延和内涵的准确把握,利于学生突破能力障碍。
化学:大纲选考模块缩为“二选一”
今年大纲选考模块缩减为“二选一”,减少重复考查,使考试内容更优化。同时,更加体现了对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递进要求。如在考核目标,由“能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上升到“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研究”,又如考试范围,增加了“电子式”、“焓变与反应热”、“反应活化能”、“转化率”、“用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等计算”等概念理论方面的内容,提高了对“化学平衡特征”的要求(由“了解”到“掌握”)等等。
为此,考生在一轮复习中应立足于考纲和课本,全面复习知识,力求无盲点、无遗漏,夯实基础。复习时还要关注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在解答信息题时,应牢记“万变不离其宗”,在题给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灵活应对。如在有机部分的考题中常会出现考生没有接触过的有机化合物,但考生只要记住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就可以根据其结构顺利推出它的性质。解答实验题时,考生需完成实验,或设计实验方案,要尤其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涉及到工业生产的题目,还要考虑经济性原则。
物理:新增必考内容
今年的考纲与往年确有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把能力考查放在首要位置。其次,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
变化仅在于物理科将以往3-5的动量和近代物理等选考内容列为必考,目的是满足高校对高考理工类人才的选拔和未来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是一件好事情。此举更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加强对物理基本理论的教育教学,着重培养理工科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预测高考题型中,近代物理中原子和原子核物理部分(考纲要求Ⅰ)将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考纲要求Ⅱ)在高考中要求是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预测将与计算题进行融合;又鉴于这部分知识刚刚确定为新必考内容,预测综合题的难度不会很大。建议高三学生备考时要注意3-5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落实,以及有关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模型的熟练掌握。对动量和能量的结合的题目稍加关注。
917教育网(https://www.917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3年山东高考用什么卷的相关内容。
2023年山东高考用什么卷如下:
2023山东高考各科用新高考Ⅰ卷考试,满分750分。
2023山东高考用新高考Ⅰ卷考试,满分750分。高考后试卷不能拿走,高考试卷会密封后送到指定的阅卷场所,阅卷后的高考试卷属于高考档案的一种,要存档保留一定年限的,考生是无法再次接触到自己的高考试卷的。
新高考“3+3”全国卷一:
总分750分,采用3+3新考试改革,高考科目3+3,共包括6科。其中3科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各科满分分值为150分,不分文理科。另外的3科选考科目即等级考试科目。实行6选3政策:即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选3科。选科组合共有20种,作为选考科目,均以等级赋分形式计入高考总分。
新高考选科注意事项:
1、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来说,选择了哪3门课作为选考科目,意味着将来在学术兴趣、专业选择上就要以此为依据,作为今后将要学习的专业或者从事的职业,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2、了解高校不同专业的科目要求,做好比较分析。学生选择选考科目,首先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也受到高校专业要求的影响,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对报考学生的考试科目要求也不一样,有的专业至少列出一门必考项目,学生根据要报考的院系和专业要求的必考科目选择自己的选考科目。
3、积极接受指导和建议,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中生一定要积极接受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和建议,必要时请老师和专业人士帮助自己进行分析判断,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适当作出灵活的调整,最终作出既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又满足高校专业需求的选考科目,在丰富的课程中体现自主性和选择性,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自己的理想。 917教育网
以上就是917教育网整理的做往年的高考理综卷,对山东新高考有用吗?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917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17教育网:www.917edu.com高考卷有几套高考卷有八套,分别是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北京自主命题卷、天津自主命题卷、上海自主命题卷浙江自主命题卷。八套试卷的适用地区:全国甲卷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全国乙卷适用地区: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新高考Ⅰ卷适用地区: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卷四答案参考答案1.D2.A(周旋:与对方较量;斡旋:调解。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检验:检查,验看。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不能带宾语;滞留:停留不动,能带宾语)3.D(从语境看,要说的是在安全方面,保证绝对不会出差错的“万无一失”,决不是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的
2024年高考山东用什么卷2024年山东高考用新高考一卷,实行“3+3”考试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等3科。一、山东2024年高考用什么卷山东高考语文、数学、英语用的是新高考一卷:山东省夏季高考实行“3+3”考试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等3科,山东高考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为自主命题:考生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
2023年山东高考用什么卷2023年山东高考用什么卷如下:2023山东高考各科用新高考Ⅰ卷考试,满分750分。2023山东高考用新高考Ⅰ卷考试,满分750分。高考后试卷不能拿走,高考试卷会密封后送到指定的阅卷场所,阅卷后的高考试卷属于高考档案的一种,要存档保留一定年限的,考生是无法再次接触到自己的高考试卷的。新高考“3+3”全国卷一:总分750分,采用3+3新
广西2024年新高考使用的是全国卷吗广西2024年新高考使用的是全国统一制度的高考试卷。近年来,我国各省市普遍改革高考制度,其中包括广西。广西目前已经在高考制度上进行了多次改革,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改革是2014年开始实施的“三课两行一综合”高考制度。此后,广西高考制度的改革不断地进行,尝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少考试负担等方面。在这一种背景下,广西2024年新高考改革不再采用旧制度考试方式
山东2024年高考用什么卷,全国几卷2024年山东高考用新高考一卷,实行“3+3”考试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等3科。一、山东2024年高考用什么卷山东高考语文、数学、英语用的是新高考一卷:山东省夏季高考实行“3+3”考试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等3科,山东高考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为自主命题:考生从普通高
2023年安徽高考理综用什么卷2023年安徽高考理综用全国乙卷。安徽省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统考科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安徽高考满分为语文、数学(文、理)、外语(含听力)各科满分均为150分,综合科目满分为300分,文化课总分的
山东省高考用的什么卷子2024年山东高考用新高考一卷,实行“3+3”考试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等3科。一、山东2024年高考用什么卷山东高考语文、数学、英语用的是新高考一卷:山东省夏季高考实行“3+3”考试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等3科,山东高考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为自主命题:考生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
2024-06-10 20:35:57
2024-06-21 05:48:17
2024-04-04 15:29:30
2023-11-14 18:25:37
2024-05-23 07:30:33
2024-07-24 08:20:55